两个奶瓶标价800多元、一把显示温度的辅食勺售价100多元、婴儿推车甚至狂飙至上万元……近日,“母婴产品消费陷阱”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消费者反映,许多商品只要贴上“母婴”标签,售价就会翻倍。新手父母为何总是被商家“轻松拿捏”?
当下,母婴产品打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旗号,让新手父母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新概念“收割”。许多人家里堆满了孩子的各种生活用品,很多东西高价买入用了几次便闲置了。此外安博体育,一些普通商品贴上了“母婴”的“金标签”保洁,价格也会翻倍。
现如今,信息流动快,母婴产品和品牌更加丰富多样。新手父母之所以容易被商家轻松“收割”,现在看来,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经验,错把“贵的”当“对的”。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母婴,发现有些产品真的不合适,只能不停更换试用,不断地“试错”。
由于母婴产品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一般要求都比较高。很多家长初为人父母,没有经验,属于绝对的非专家采购。在家长无法直观辨别商品好坏的情况下,价格这一外显尺度常常被用于衡量商品的优劣。有些家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因为他们原本就不知道哪些是“对的”。
再者,很多家长把社交媒体作为育儿的“百科全书”,在购买婴幼儿用品时会第一时间查看社交网络上知名母婴博主们的使用情况,再参考各类品牌的对比视频,看似做足了攻略。殊不知,看来看去,还是掉入了商家“处心积虑”为他们设置的“陷阱”。安博体育一位母婴行业的从业人员透露,社交网络上的母婴博主是当前许多母婴品牌广告投放的重点区域,许多母婴博主声称“自用”“好用”的产品,其实只是广告而已,有些所谓的不同品牌的对比视频,也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除此之外,网络上盛行的“精致育儿”“富养”等部分内容也传递了不健康的育儿观念。在社交网络的渲染下,好像给孩子买东西就一定要买贵的,过分强调物质的富足,商品的价格与父母的富有和爱划起了等号。
别让母婴产品消费陷阱“收割”新手爸妈,营造健康的母婴消费市场,还需家长、商家和监管部门等多方合力。针对母婴市场溢价严重、不良营销、消费主义盛行等乱象,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和督查,确保母婴用品市场规范化发展。同时,要持续严厉打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母婴产品,保证母婴产品的安全性,提高家长对于母婴市场的信任感;面对逐渐走向“高奢消费”的母婴产品市场,母婴行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商家应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提高产品品质,形成良性竞争;家长也要转变心态,安博体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育儿观,从安全、实用的角度选购商品,不要盲目崇拜名牌、国际品牌和高价位,选择“对的”、别迷信“贵的”,以免被“收割”。安博体育